政大傳播學院
電子報
Issue NO. 44
總編輯:陳憶寧 編輯:蕭媛齡 助理編輯:鄒媛雯
封面照片:鄒媛雯(攝影)
yuanling@gmail.com
活動預告

傳院院導師活動專題演講-

台灣運動類媒體轉型之契機

活動日期: 2022/11/02(三)

時間:12:10-14:00

地點:綜合院館 270114教室

簡介/

講座姓名:鄧儒宗

講座現職:英商壹拾壹體育網台灣分公司 (ELEVEN SPORTS) 董事總經理

演講內容:

1.分享台灣體育影音媒體所面臨之挑戰與機會
2.ELEVEN SPORTS於台灣經營之歷程分享
3.多元影音媒體平台的意義
4.台灣影音媒體產業的挑戰

聯合報名網址:https://ppt.cc/fYbdWx

傳院院導師活動專題演講-

搜尋力—數位調查的關鍵技能

活動日期: 2022/11/11(五)
時間:12:30-14:00   
認證時數:2小時 
地點:綜合院館270104
講座姓名:黃維玲
講座現職:Google 的事實查核講師
講題:搜尋力——數位調查的關鍵技能

課程介紹:
數位時代,查核的能力非常重要,其中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網路搜尋。傳院院導師活動邀請了 Google 的 Teaching Fellow 黃維玲來培養同學的進階搜尋能力,非常歡迎想從事新聞工作或者了解事實查核、提昇自己數位搜尋能力的同學報名參加。

詳細資訊請參考網址:
https://reurl.cc/gMgNpN
聯合報名系統:
https://ppt.cc/fa2X5x

傳院院導師活動專題演講-解密 Google:數位平台與新聞業的共榮夥伴關係

活動日期: 2022/11/23(三)
時間:12:10-14:00   
認證時數:2小時 
地點:綜合院館 270114教室
講座姓名:陳幼臻 (Anita Chen)
講座現職:解密 Google:數位平台與新聞業的共榮夥伴關係

課程介紹:
1.Google 搜尋與新聞服務的運作原理解密
2.數位平台的使命
3.Google 如何支持台灣新聞產業的數位轉型及永續發展
4.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團隊的工作與職涯歷程

詳細資訊請參考網址:
https://reurl.cc/bG4Ak6
聯合報名系統:https://reurl.cc/Wqa7ax

EMA112學年度招生說明會暨課程體驗

日期:111115日(六)
地點: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三樓311教室

 

Ⅰ、112學年度招生說明會

時間:111115日(六)上午10
主持:王亞維執行長

 

Ⅱ、課程體驗:午餐傳播沙龍
時間:111115日(六)中午1220
主題:虛擬身體與未來媒體
主講人:陶亞倫 /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兼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主任

 

招生說明會報名截止日期:111113日(四)下午5時前
活動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MJKU2zzAQ27BdnYs6

詳情請參考網址:https://ema.comm.nccu.edu.tw/news_content.php?id=49

 

「2022影視勞權暨職安工作坊」政大場次

活動日期: 2022/11/15(三)
時間:13:00-15:00
地點:新聞館一樓展演廳
講座姓名:廖蕾嘉(暫訂)
講座現職:台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經理
活動內容:為加強影視工作者的勞動權益及職業安全。 台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針對影視相關重點學校進行校園講座,政大場次將於11月15日辦理,希望加強學生們對業界拍攝現場的勞動權益、職業安全及勞務契約範本參考等觀念,歡迎有興趣的師生共同參與。

聯合報名系統:https://reurl.cc/kqNzEq

榮譽

新聞系同學於第六屆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獲得多個獎項

圖: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得獎學生(學生組平面類社會價值獎[左]:右一新聞四黃亭茹、歐語四張珈爾、新聞四王嘉瑜、中文四李謙謙;學生組平面類學生組平面類優等獎[中]:右一新聞四張博涵、劉亭妤、社會四羅子恆、新聞四吳凱西;學生組融媒體類優等獎[右]:右一新聞顏婕儒、許如鎧(照片來源:李怡志)

 
第六屆TVBS主辦的《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10月2日舉辦頒獎典禮,以生態文明永續發展為主軸的獎項。新聞系分別獲得學生組平面類社會價值獎–〈學習歷程檔案寫滿首屆學生焦慮 未竟的108課綱理想藍圖〉,平面類優等獎–〈晃擺不穩的龍頭:電動機車維修產業如何保持平衡前行?〉及融媒體類優等獎–〈丹大探險記—走入這條無法可管的道路〉,共獲得三個大獎項,突破歷屆獲獎紀錄。

108課綱剛專題組同學表示,很榮幸報導能夠得到獎項肯定。108 課網作為首屆上路的教育新政策,即便歷經多年努力與研討,也必定不是最完美的。期望報導可以為公部門與師生建立起溝通的橋樑,提供第一線學生、老師、教育學者之想法,讓台灣的教育改革之路容納更多元的心聲。

融媒體類得獎學生組表示,十分感謝評審對作品的肯定。製作〈丹大探險記〉時,缺少實際照片可作使用,改採手繪的方式呈現許多場景,在製作上十分費時費力。因為居民大多不常使用社交媒體,從當地觀光協會找到突破口,花很多時間與當地民眾聯絡。面對林務局,如何提問也是一大挑戰,長期以來都處理敏感話題是需要非常小心,訪綱能否能讓官方說出可以用在報導中的言論,就變得至關重要。

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獲得獎項
參考影像記錄:
https://youtu.be/M6uSJYHJ_bQ
 
全文請參考網址:https://reurl.cc/nO39Me

本院碩、博士班學生辛勤耕耘學術之路-蓄積學術研究能量大迸發 !

本院多位學生論文獲選2022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

 

恭喜!本院博士班學生張依萍、楊濟瑋、洪苑真、高宇東、林怡瑩,傳播碩士學位學程學生廖煥喆、林軍妤、江曉琳、陳彥云、王柏文暨傳播碩士在職專班柯博晟等十一人共十二篇學術論文獲選2022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其中,傳播碩三王柏文同學之論文更獲得佳作殊榮。

廣電系系友林姿嫺榮獲第57屆電視金鐘獎
yuanling@gmail.com

恭喜!廣電系系友林姿嫻以作品《茶金》榮獲第57屆電視金鐘獎戲劇類節目剪輯獎!

圖:林姿嫺(照片來源:大紀元記者許基東)

EMA104級李依蓉榮獲第三屆野草計畫獎項

yuanling@gmail.com

恭喜!本院碩士在職專班104級李依蓉劇本《刺點》榮獲第三屆野草計畫【演員評審推薦獎】、【台視獎】 

圖:李依蓉[左](照片來源:英雄旅程 野草計畫)

EMA104級陳端慧榮獲第57屆廣播金鐘獎

恭喜!104級陳端慧榮獲第57屆廣播金鐘獎兩項大獎,分別為:
【藝術文化節目獎】:世界夢想表演廳(參賽單位: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端端【陳端慧】/世界夢想表演廳(報名單位: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圖:陳端慧(照片來源:三立電視)

廣電系四李慈恩同學獲2022新北市新星獎最佳紀錄片獎

恭喜!廣電系四年級李慈恩同學以作品"跳飛機" 獲2022新北市新星獎最佳紀錄片獎

圖:李慈恩(照片來源:李慈恩提供)

新聞系71屆李易澄榮獲第57屆廣播金鐘獎

恭喜!本院新聞系系友李易澄以節目《礙情漂流瓶》榮獲第57屆廣播金鐘獎社會關懷節目主持人獎

圖:李易澄(照片來源:截自廣播電視金鐘獎Youtube)

新聞系76屆丁宛臻榮獲第57屆廣播金鐘獎

恭喜!本院新聞系系友丁宛臻以節目《เพลง THAI MUSIC SHOP》榮獲第57屆廣播金鐘獎「流行音樂節目獎」與「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圖:丁宛臻(左一,照片來源:三立電視)

廣電系系友及兼任老師入圍 111 年度電視金鐘獎、廣播金鐘獎

恭賀以下廣電系系友及兼任老師入圍 111 年度電視和廣播金鐘獎!

  • 系友舒夢蘭《大洋的召喚》入圍 111 年度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與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獎
  • 系友楊小黎《在台灣的故事》入圍 111 年度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與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獎
  • 系友舒夢蘭《大洋的召喚》入圍 111 年度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
  • 系友林奇峰《茶金》入圍 111 年度電視金鐘獎戲劇類節目視覺特效獎
  • 系友蘇珮儀《四樓的天堂》入圍 111 年度電視金鐘獎戲劇類節目剪輯獎
  • 系友葛大為《茶金》入圍 111 年度電視金鐘獎主題歌曲獎
  • 兼任老師湯昇榮製作之《茶金》及《火神的眼淚》入圍 111 年度電視金鐘獎多項獎項
  • 兼任老師楊盈箴《傾聽音樂》入圍 111 年度廣播金鐘獎類型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 系友吳宇軒《告白》入圍 111 年度廣播金鐘獎節目獎、企劃編撰獎

新聞系系友黃書琪榮獲教育部第三屆全球留臺傑出校友獎

恭喜!教育部每2年辦理1次「全球留臺傑出校友獎」,111年辦理第三屆選拔,經選拔會議遴選出10位傑出留臺校友。

其中一位獲獎人,黃書琪為本院系友(新聞學系,第66屆,馬來西亞籍),現職為馬來西亞下議院國會議員。
圖:黃書琪(照片來源:新聞系)

傳院博士候選人袁支翔獲2021-2022 英國文化協會「文化與創意獎」

恭喜!傳院博士候選人袁支翔獲2021-2022 英國文化協會「文化與創意獎」!
此獎義在表彰在文化和藝術領域工作,並取得傲人成就和深遠影響力的英國校友。職業種類包括:藝術、設計、媒體、影像、電視、音樂、部落客、影音部落客、YouTubers 與人文產業等。
 
袁支翔 (Sam Tzu-hsiang Yuan)現任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電影部開發/製作製片人。臺灣政治大學傳播博士候選人,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媒體與傳播碩士,中山大學MBA。2015年加入華文創前,曾任華誼兄弟行銷經理、前景娛樂媒體策劃等職,具備多年中外電影發行宣傳經驗。擅長整合商業市場與藝術創作觀點,切入電影製作與開發。
 

歷年參與電影作品:《消失的情人節》(2020)、《迷走廣州》(2020)、《第九分局》(2019)、《切小金家的旅館》(2018)、《強尼.凱克》(2017)、《健忘村》(2017)、《我的少女時代》(2015)等。

圖:袁支翔(照片來源:袁支翔)
師生動態

政大推薦十位本院碩、博士生出席2022三校聯合研討會發表論文

2022三校聯合研討會由韓國首爾大學主辦(線上),本屆主題為:Beyond Boundaries: Communication for diverse and multiple communities。徵稿活動已在10月11日截止,收到來自本院碩士班、博士班、國傳碩、在職專班一共19篇摘要,經三位評審委員審查後,按大會可接受的最高人次一共推薦10篇,茲將發表人及題名公布請參考網址:
https://ema.comm.nccu.edu.tw/news_content.php?id=51

鏡頭下的大都市小人物_《聚像•對焦》2022臺灣攝影家巡迴座談:何經泰

活動與會者一同觀賞攝影家何經泰的個人介紹影片。照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攝影家何經泰與劇場導演王墨林進行對談。照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本院10月17日所舉辦的傳院院導師的活動,「《聚像•對焦》2022臺灣攝影家巡迴座談:何經泰」成功落幕。
 
    何經泰表示「身為一個攝影者要創作,而不是工作,在媒體工作時的內容不一定是自己能掌控的,而我還是喜歡創作。」後來受當時社會的氛圍、學運盛行以及人間雜誌的影響下開始關注周遭社會,拍攝有關臺北這個都市中的底層人物,而有了「都市底層」這個作品。

    而在拍攝作品「白色檔案」時他發現,經歷過白色恐怖事件的人物的外觀看起來與「一般人」沒什麼兩樣。因此,為了讓這些照片能有「識別度」,何經泰苦思許久,想出了使用「黑布」貫穿「白色檔案」這個主題的作品。而黑布象徵的意涵為,在白色恐怖下對這些人物造成的一個壓迫與陰影。

    在「工殤顯影」的作品中,何經泰曾為了達到想要達成的效果,花了很長的時間學習「4x5」相機,並利用相機不同的顯影方式才達到照片想要的「流動感 」,將這些人物的傷口真實呈現在作品中。由此可以看出何經泰對自己作品創作的堅持,就算耗費許多成本,只求最後成品至善至美。

    與談人王墨林對何經泰的作品有很高的肯定,也補充介紹了這些作品的歷史脈絡。他分享其在何經泰的作品看到了平常被忽略的底層人民,何經泰用了不同的視角來看這個社會,喚起人們深刻的社會意識。他也提到在「工殤顯影」中:「在這些損壞的身體,展現了完整的生命力。」

    最後,在何經泰和王墨林發人省思的對談與現場觀眾的熱情發問下,本學期首場傳院院導師活動也到達了尾聲,深刻的討論令人回味無窮。
 
全文請參考網址:https://reurl.cc/jGXVy1
yuanling@gmail.com

116302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