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10月17日所舉辦的傳院院導師的活動,「《聚像•對焦》2022臺灣攝影家巡迴座談:何經泰」成功落幕。
何經泰表示「身為一個攝影者要創作,而不是工作,在媒體工作時的內容不一定是自己能掌控的,而我還是喜歡創作。」後來受當時社會的氛圍、學運盛行以及人間雜誌的影響下開始關注周遭社會,拍攝有關臺北這個都市中的底層人物,而有了「都市底層」這個作品。
而在拍攝作品「白色檔案」時他發現,經歷過白色恐怖事件的人物的外觀看起來與「一般人」沒什麼兩樣。因此,為了讓這些照片能有「識別度」,何經泰苦思許久,想出了使用「黑布」貫穿「白色檔案」這個主題的作品。而黑布象徵的意涵為,在白色恐怖下對這些人物造成的一個壓迫與陰影。
在「工殤顯影」的作品中,何經泰曾為了達到想要達成的效果,花了很長的時間學習「4x5」相機,並利用相機不同的顯影方式才達到照片想要的「流動感 」,將這些人物的傷口真實呈現在作品中。由此可以看出何經泰對自己作品創作的堅持,就算耗費許多成本,只求最後成品至善至美。
與談人王墨林對何經泰的作品有很高的肯定,也補充介紹了這些作品的歷史脈絡。他分享其在何經泰的作品看到了平常被忽略的底層人民,何經泰用了不同的視角來看這個社會,喚起人們深刻的社會意識。他也提到在「工殤顯影」中:「在這些損壞的身體,展現了完整的生命力。」
最後,在何經泰和王墨林發人省思的對談與現場觀眾的熱情發問下,本學期首場傳院院導師活動也到達了尾聲,深刻的討論令人回味無窮。
全文請參考網址:https://reurl.cc/jGXVy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