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傳播學院
電子報
Issue NO. 45
總編輯:陳憶寧 編輯:蕭媛齡 助理編輯:鄒媛雯
封面照片:鄒媛雯(攝影)
yuanling@gmail.com
活動預告

傳院院導師活動-《從0到∞不只是科學的社會實踐》科學月刊紀錄片播映

活動日期: 2022/12/8(四)

時間:18:30-20:30

地點:傳院劇場

講座姓名:蔡孟利

講座現職:

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現任科學月刊社理事長,曾任《科學月刊》總編輯


演講內容:

《科學月刊》創立於1970年。這本沒有財團、沒有政府預算甚至是沒有老闆的刊物,五十多年來,橫跨四代超過六千人次的台灣科學家,為台灣撰寫了超過四千萬字的科普文章。本紀錄片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終於在2022年推出,記錄下這個超過五十年仍然不衰的壯志豪情。


聯合報名網址:https://reurl.cc/rZ6qEy

 

李金銓老師新書發表會及專題演講

活動日期: 2022/12/12(一)

時間:10:00-12:00

地點:新聞館一樓展演廳

講座姓名:玉山學者 李金銓教授

(活動會後並於新聞館後方的「薪傳95」進行餐敘)

 

演講內容:

望重國際傳播學界的玉山學者李金銓教授,於1122日出版了其著作的《新聞自由的幽靈》(時報文化,2022/11/22),與《「國際傳播」國際化》(聯經,2022)、《傳播縱橫:歷史脈絡與全球視野》(聯經,2019)允稱國際傳播領域的三部曲。 政大傳院邀請李老師發表一場專題演講:〈新聞自由的幽靈〉。

 

聯合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33e049

BBC100——數位轉型下的BBC

活動日期: 2022/12/16(五)

時間:15:00-17:00

地點:新聞館一樓展演廳

主持人:文化大學副教授|柯舜智

與談人:政治大學教授 |馮建三

            公共電視研究員|程宗明

            鏡電視藝文中心總監|曹琬凌

            過癮科技公司創辦人|鄭凱駿

報名表單網址:

https://forms.gle/3HQHiq4iXpFDvpVA7

2022政大傳院劇場/麥高芬劇團冬季公演《姻魂不散》

面對過去與現在,該如何抉擇呢?

穿越人間與靈界,你準備好了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7(日)劃位開跑

12/11(日)劃位截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7(六)19:00 進場|19:30 開演

12/18(日)14:00 進場|14:30 開演

 

劃位網址:

12/17:https://theaternccu.kktix.cc/events/2022mgfwinterday1

12/18:https://theaternccu.kktix.cc/events/2022mgfwinterday2

 

更多的公演資訊歡迎追蹤《麥高芬劇團/政大傳院劇場》 Facebook / Instagram 粉絲專頁

榮譽

新聞系學生參加 PeoPo 公民新聞校園總編輯會議,獲影片觀摩競賽佳作

圖:大學報參加2022公視 PeoPo 公民新聞校園總編輯會議,由 PeoPo平台召集人余至理(左3)頒獎給新聞四李昀璇(左2)和吳姿芳(照片來源:新聞系)
 
11月18日,大學報總編輯李昀璇及生活版採主吳姿芳,出席2022年公視 PeoPo 公民新聞校園總編輯會議,會中與其他學校交換製作影音新聞的流程及議題。
 
大學報使用新聞三年級古宇恩、李念庭、陳孟樺製作-模擬感官限制 無障礙生活節邀民同理身障困境影片,獲得影片觀摩競賽佳作,獎金1000元。

恭喜EMA校友陳彥珊、許瑋琳榮獲第48屆曾虛白新聞獎

專班107級校友陳彥珊及團隊(陳彥珊、王宗翰、詹宏舜、林益如/臺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消失的油金歲月〉榮獲第48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信義房屋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報導獎。
 
專班108級校友許瑋琳及團隊(林奐成、許瑋琳、邱庭瑋、張庭銓、周融聖/聯合報)以〈失控寵物島:從走私、繁殖到棄養,誰讓牠們無聲死去?〉榮獲2022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數位創新類。

恭喜傳院林日璇老師獲得Meta全球競爭型研究獎

恭喜!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與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李育豪教授,獲得Meta全球競爭型研究獎 [2022 Meta AR/VR Policy Research]

 

研究團隊將探索研究在虛擬實境中跨文化社交互動中的感知安全與界限,並將作為相關政策制定的建議依據。

 

https://research.facebook.com/blog/2022/9/announcing-the-winners-of-the-2022-meta-arvr-policy-research-request-for-proposals-for-the-asia-pacific-region/

圖:林日璇(照片來源:傳院)
師生動態

傳院彭芸教授主編、王亞維及許瓊文教授參與撰寫,共同推出著作-《台灣電視新聞60年》

1962年,台灣電視史的元年!
台灣第一家電視台:台灣電視公司成立了,電視與我們 從此展開60年的親密關係
 
《台灣電視新聞60年》專書共十章,每一篇均以台灣電視新聞為研究主題,並嘗試以國際發展作為借鏡,同時秉持著「理論、實務並重、台灣為先、放眼未來」為撰寫理念。十位作者:彭芸、林照真、王亞維、何日生、許志明、劉蕙苓、許瓊文、柯舜智、何國華、何吉森等教授專家都曾於其年輕歲月參與電視新聞工作,以生命中的體驗與經驗來書寫

政治大學╳首爾大學╳東京大學聯合研討會 超越疫情跨國交流

yuanling@gmail.com
yuanling@gmail.com
圖一:國傳學程林日璇主任致開幕詞(照片來源:國傳學程)
圖二:國傳碩二學生李律空發表演講(照片來源:國傳學程)

傳播學院師生1029日參與由政大、首爾國立大學和東京大學共同舉辦的年度國際研討會,主題為「超越邊界:多樣及多重社區的傳播行為」。此次研討會以首爾大學作為主辦單位,一共有來自三校18篇論文發表、12篇壁報發表,當中包含傳院博碩士生共10人參與發表。今年研討會是透過線上平台Gather Town進行,生動體現此次研討會的主題──與會者在疫情下,仍能夠突破邊界相聚。國傳學程主任林日璇老師與施琮仁老師代表傳播學院分別於開場及閉幕致詞,施琮仁老師更擔任第二場次的會議主持人。

 

更多精彩報導如下:

中文新聞稿: https://bit.ly/3Th4zEL

英文新聞稿: https://bit.ly/3TeXDYJ

INSTAGRAM分享: https://bit.ly/3Uh8SBe

臉書分享: https://bit.ly/3NMV4vP

聚焦元宇宙發展 傳院主辦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

yuanling@gmail.com
圖:2022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全體合照(照片來源:李昀璇)
 

2022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115日在國立政治大學大勇樓舉行,由該學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本校傳播學院共同主辦,大會專題演講邀請國際學者Kwan Min Lee以「元宇宙經驗的人本設計」為題,探討現今發展元宇宙面臨的機會與挑戰。會後也邀請本校校長李蔡彥到場致詞,並舉行學生組論文競賽頒獎,以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前院長張維安榮退演講,逾兩百人與會。今年年會也選舉新的理監事,由本院林日璇教授接任理事長。

Kwan Min Lee現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資訊學院教授,專長於使用者經驗研究和設計,以及人機交互研究。此次大會專題演講以「元宇宙經驗的人本設計」為題,從解釋元宇宙的特性,並以理論結合其在業界的研發經驗,給予元宇宙發展的建議。演講起始他簡要解釋多維度方法具有的價值,並強調其在開發技術理論中的重要性。他認為要運用多維度方法定義VR,例如VR相比AR便兼具交互性、生動性和隱身性。接著他解釋「存在」的概念,並強調其為元宇宙體驗的核心。最後展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大多數例子來自他在學術和業界的作品,從媒體心理學到三星,以及現代汽車和其他科技公司智能ICT設計的當前方向。演講結束後,接著進行大會主題論壇。由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執行長黃勝雄首先進行快速的短講,並在短講後,以「元宇宙的挑戰與機會」為題,與主講人Kwan Min Lee和政大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進行與談。

會後舉行學生組論文競賽頒獎,並由現任資訊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陶振超致詞。他首先提及此年會已創立20週年,至今已邀請百位國際學者來臺交流,促進資訊傳播科技在臺發展,並感謝協會同仁的努力,長期堅持給予年輕學者許多發展機會。李蔡彥到場致詞時表示其對資訊社會研究情有獨鍾,感謝傳播學院老師的帶領,讓他有機會跨域學習。此外也期望本校將來有更多機會與他校合作,共同促進這項領域發展。

張維安教授榮退演講首先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齊殷擔任主持人,並由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翟本瑞擔任貴賓,由兩人介年會的建立過程,與張維安在學術上的重大貢獻。長期於客家研究耕耘,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目前國內三個客家學院皆是由他規劃發展而成。談到跨入資訊社會研究領域的緣由,張維安提及25年前曾在哈佛訪問,意外接觸這門領域,也讓他認知到資訊社會研究的重要性,回臺後接收到各方的幫助,最終促成了資訊社會研究年會的誕生。針對資訊社會研究的發展,張維安期望資訊社會研究能與所有專業結合,而不僅僅是一門專業。他也希望學者在進行具體的研究後,能再回頭進行社會學本位的觀察,持續診斷社會,並且不斷地反省,促進更好的資訊社會發展。

 

傳院院導師活動— ELEVEN SPORTS董事總經理鄧儒宗談台灣運動類媒體轉型

yuanling@gmail.com
yuanling@gmail.com
圖一:傳播學院院長陳憶寧開場介紹(照片來源:陳可涵)
圖二:鄧儒宗總經理分享台灣運動類媒體轉型之契機(照片來源:陳可涵)

傳院院導師活動專題演講11月2日邀請英商壹拾壹體育網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鄧儒宗,分享台灣運動類媒體轉型之契機。

 

鄧儒宗表示,現代則由觀眾選擇平台,OTT (Over The Top)成為了機會,電視台必須掌握新趨勢,跟上所有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鄧儒宗更強調他們在OTT上的服務,他說道:「ELEVEN SPORTS進入台灣就是以OTT、科技為主,最後也會以這個平台為經營主軸。」此外,他們也融合了線上與線下的服務,業務版圖擴及電視廣告銷售、整合媒體贊助專案等等。

 

此外,鄧儒宗解釋多元影音媒體平台的意義對業者來說是「大數據」。由於OTT網路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閱聽眾使用後的所有歷程,得以讓他們從平台上搜集到大數據,再來找到合適的投資;對使用者來說,平台提供隨時隨地都能觀看的服務,甚至跨螢、多螢的方便性,這就是另一層的意義所在。

 

關於台灣影音媒體產業的挑戰,鄧儒宗提出「Content is king」。他亦以SPORTS六個字母,分別代表專業(Speciality)、熱情(Passion)、機會(Opportunity)、挑戰(Reality)、科技(Technology)、成就(Satisfaction)指出體育台具備的思考方向。

 

全文請參考網址:

https://comm.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11112&id=19268

政大傳院碩專班112學年度招生說明會 座無虛席 迴響熱烈

圖:王亞維老師正在發言(照片來源:EMA)

 

112學年度政大傳院碩士在職專班招生說明會於115日假傳院311教室舉行。

 

活動開場,首先播放專班的招生影片讓參與者淺嘗校園,接著由專班執行長王亞維簡介專班沿革與特色。專班課程的特色,除了從SMCRE出發的課程地圖以外,還有海外見習以及交換學生的機會。希望學生具備的核心能力所言:研究傳播實務,務實解決問題。在這樣的課程之下,學生得到的將遠不止一個學位,而是一雙洞察問題的眼睛,還有系統思考的能力。

 

說明會結束以後,是本次的課程體驗:午餐傳播沙龍,邀請陶亞倫老師分享主題「虛擬身體與未來媒體」。陶亞倫強調「就好像現在為什麼發展元宇宙、分身技術甚至意識副本,是因為人會死,所以要創造一種東西,讓人覺得你好像沒離開。」他另外也跟現場參與者以及來聽沙龍的專班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虛擬身體與歷史情境結合的計畫

 

政大傳院碩士在職專班112學年度招生,即將於1129日開始報名,歡迎有志進修之校友們報考!報考相關資訊請洽:https://ema.comm.nccu.edu.tw/admission.php#announce

 

全文請參考網址:

https://ema.comm.nccu.edu.tw/news_content.php?id=55

傳院院導師活動  搜尋力-數位調查的關鍵技能實務講座

yuanling@gmail.com
yuanling@gmail.com
圖一:黃維玲講師分享Google搜尋指令的重要性(照片來源:趙珮妤)
圖二:講座結束後傳院李怡志老師贈予黃維玲講師紀念品(照片來源:蕭媛齡)

政大傳播學院11月11日傳院導師活動,「搜尋力—數位調查的關鍵技能」,邀請Google新聞實驗室在台灣的首位講師 (teaching fellow)黃維玲講述進階搜尋的技巧,利用Padlet平台帶領同學針對現下熱門的時事議題與名人進行實際的搜尋操作與互動,提升同學事實查核與數位搜尋的能力。

 

黃維玲指出Google近幾年正朝著AI化的方向發展,猜測使用者的心理活動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但此種變化對於調查記者而言並不是好事,因為在搜尋的過程中可能會不斷受到演算法的干擾,導致無法得到正確的資料,因此Google搜尋指令的重要性日漸提升。雖然,Google搜尋指令百百種,但只要記住並學會使用「雙引號」、「減號」、「site:」以及「filetype:」就對搜尋資料非常有幫助,也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搜尋結果。

 

而Google搜尋頁面內建的工具也是黃維玲分享給同學的搜尋小技巧,她表示利用內建工具來設定日期可以搜尋到許多名人在成名前的小故事,若善加利用或許可以帶來不錯的網路流量。

 

最後,黃維玲指出想像力與同理心是同學需要具備的搜尋思維,也期許參加講座的同學之後能更加活用搜尋指令,應用到資料的蒐集中。

 

全文請參考網址:

https://comm.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11112&id=19497

傳院院導師活動 攝影詩人」張乾琦用相機記錄烏克蘭戰地慘況

yuanling@gmail.com
yuanling@gmail.com
圖一:張乾琦表示要在「不對的地方,對的時間」拍下照片(照片來源:楊健文)
圖二:張乾琦介紹其作品,投影幕上為烏克蘭人民。(照片來源:吳宸諺)

政大傳播學院11月14日邀請到甫獲「2022年卓越新聞志業特殊貢獻奬」同時也是台灣唯一一位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會員攝影家張乾琦以「逆行者:烏克蘭戰地拍攝經驗分享會」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活動一開始張乾琦帶領現場觀眾觀賞其穿梭烏克蘭戰場下所拍攝的系列作品。其紀實攝影作品讓現場與會者彷彿身歷於戰爭慘烈的當下,進而對戰地的居民產生「共情」感。這場戰爭從正式開打以來持續了九個月之久,但張乾琦認為烏克蘭人民的士氣並沒有因此而消散,反而從上到下都秉持著「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信念,團結在一起,烏克蘭人是他三十幾年來看過最佳團結的民族。

 

在Q&A的時間裡,有同學問道:「關於在戰地穿梭攝影,要帶著什麼特定角度? 拍照當下想的是什麼?」張乾琦幽默的回答道:「只需要帶著頭盔、穿著防彈背心還有四條止血繃帶就好,衛生棉可是止不住血的!」在戰地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的情況是不可預料的,只能將自己的一切做好準備,不管是裝備還是心理。所謂的「逆行者」就是別人都在逃離戰場,而張乾琦往逃離的反方向過去,在「不對的地方,對的時間」拍下照片,在光對、構圖對的情況下記錄下應該被記錄下的東西。

 

全文請參考網址:

https://comm.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11112&id=19538

擺脫片場壓榨,伸張自身權利-台灣電影工會到校推廣片場安全

yuanling@gmail.com
yuanling@gmail.com
圖一:影視產業職場安全與勞動權益守護種籽講師裴佶緯,介紹影視產業環境。(照片來源:吳宸諺)
圖二:台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常務理事屈弘仁,介紹勞基法84-1工時比較。(照片來源:吳宸諺)

廣電系於11月15日邀請了台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常務理事屈弘仁、影視產業職場安全與勞動權益守護種籽講師裴佶緯,為同學們講解影視產業製作的現況。屈弘仁及裴佶緯以法律層面和建立「正確拍片」觀念為切點貫穿整個演講,希望能從學生片場就開始進行正確的教育訓練,改掉過往的拍片「陋習」,進而改善影視勞工環境,使台灣影視產業能正向發展。

 

本演講由政大廣電系教授陳儒修開啟引言,提到前陣子「神仙谷」片場意外事件,社會開始重新審視影視產業的勞工議題。講師裴佶緯提到現今拍片環境十分辛苦,行業裡很少有人遵守所謂的《勞動基準法》。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影視工作者常患有隱疾,也提高了工作時的風險。

 

接著理事屈弘仁提及:「曾經在拍攝期間坐車時,旁邊的美術助理就這樣睡走了。」,於是他積極推動《勞動基準法》84-1以及提倡影視產業勞工的合法權利,他認為拍片的基礎為「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

 

面對陳儒修教授提問:「在勞資雙方有利益的糾葛下,要如何提出捍衛自己的權利?」屈弘仁認為就算對方是老闆,也可以利用一種教育或是勸說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權利。此外,與一個理念不合的人工作是很痛苦的,離開固守惡習的地方會是更好的選擇。

 

全文請參考網址:

https://comm.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11112&id=19576

傳院院導師活動《紡織城》-中國經濟高度發展下農工階級處境

圖一:紀錄片映前,同學們聆聽黃文海導演介紹(照片來源:吳宸諺)
圖二:導演黃文海針對紀錄片以及如今中國基層勞工環境做講解(照片來源:吳宸諺)

政大傳播學院院導師活動11月22日播放了中國獨立紀錄片《紡織城》,並邀請到了獨立紀錄片導演黃文海,為遠在西安的導演王楊所攝作品《紡織城》做講座介紹。紀錄片中記錄了由農、工階級建構的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下,基層農工家庭面對政策改變的瑣碎日常;在講座中亦從該紀錄片向外延伸討論中國獨立製作拍攝紀錄片的窘境,並對農工階級勞工現況提出討論。

 

黃文海提到像這種獨立紀錄片在習近平上台之後的這十年間受到政治、成本種種限制,完成一部完整的片子相當艱鉅;即便如此,王楊、黃文海等導演們仍希望將真實的情況記錄並呈現給觀眾。

 

談到現在中國許多地方的勞工現象,黃文海提及中國某些農民工,在政府政策改變後並不再是農民,只得以從事薪資最為低廉的生產流水線工人。在演講過程中,黃文海一句話惹得全場哄堂大笑:「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都無法聯合起來,但全世界的資本家卻聯合起來了。」

 

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背後那些被犧牲的無產階級農民與工人的基本人權也需要受到高度重視並予以保障。

 

全文請參考網址: https://reurl.cc/58O98M

系友回娘家:畢業10年、30年、31年學長姐返校團聚

圖一:新聞系51屆系友合影(照片來源:新聞系)
圖二:新聞系72屆系友合影(照片來源:新聞系)
今年的新聞系友回娘家活動,於11月19日舉行,邀請畢業10年、30年、31年的系友齊聚新聞館展演廳。
 
本次活動由系主任江靜之老師主持開場,歡迎系友們返校回娘家,並於新聞館門口合影留念。孫曼蘋、臧國仁、馮建三、陳百齡、劉慧雯老師亦出席活動,師生一同敘舊,回憶求學時期的趣事。現場也準備系友當年撰寫的新聞報導,眾人一邊翻閱一邊話當年,回味跑新聞的大學時光。
 
當天返校系友包含知名主持人陶晶瑩、《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親子天下》主筆王韻齡、作家劉清彥等。活動召集人分別為第51屆系友城邦書虫總經理林福益、第52屆系友公共電視新聞部經理蘇啟禎、第72屆系友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公共事務主任倪浩倫,協助聯繫當屆同學參加活動。

國際廣告創意人才培育計畫系列演講

從國際廣告案例談廣告藝術指導都在做甚麼?

圖一:講者(右)與吳岳剛老師(中)及劉俐華老師(左)合照(照片來源:政大廣告系)
圖二:政大廣告講座(照片來源:政大廣告系)

11月23日廣告系舉辦國際廣告創意人才培育計畫系列演講(1)”--從國際廣告案例談廣告藝術指導都在做甚麼?

 

邀請到香港商黃禾國際廣告台灣分公司資深藝術指導蕭妘芯從國際廣告案例跟同學分享藝術指導的工作範疇,並鼓勵同學多涉略多涉略攝影、素描、影像合成、視覺精修、平面排版類的作品、書籍與網路影片

美感與設計能力是需要時間與經驗累積,講者不斷以越難培養的能力、將來被取代的可能性就會越低,鼓勵在場同學。

 

全文請參考連結:

https://comm.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11112&id=19724

傳院教授林日璇受邀在Meta舉辦的元宇宙共好公益論壇中分享研究

圖一:論壇現場(照片來源:林日璇)
圖二:林日璇(照片來源:林日璇)
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受邀於11月初,在Meta舉辦的元宇宙共好公益論壇中分享研究。

這一場論壇在台北市建成國中舉辦,建成國中師生製作VR360影片,帶去日本分享給因為年邁無法行動的[灣生] (註: 在台灣出生求學的日本人,長大後回日本卻持續想念台灣),顯現出科技可以打破地理限制促進人類的溝通與幸福感。

林日璇教授此次分享了虛擬實境獨特的特色,讓體驗者可以用第一人稱視角更加同理不同族群以及更加理解重要議題與自身的相關性。林日璇教授分享自己研究團隊透過虛擬實境模擬黃斑部病變的研究,以及與美國學者Dr. Ahn一起合作的疫苗施打說服研究,都顯現出VR帶給體驗者的親身感受與說服效果。科技做為公益以及傳播媒介溝通重要議題,是社會科學的重要關懷與方向。

影音實驗室影棚實作節目:觸True

節目製作拍攝現場。照片來源:林宇俊                全體合照。照片來源:林宇俊

影音實驗室每年由助理將自己的所學,應用在影棚實作節目。今年由助理吳冠樺擔任製作人,帶領團隊打造出靈異節目:觸True,突破攝影棚內的種種限制,盡力打造出荒廢校舍的驚悚感,順利完成了節目的錄製。在時間、資源都有限的情況下,最終也都能順利解決,讓助理們都能認知到錄製節目所要面對的各種困難。

yuanling@gmail.com

116302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 |